内蒙古包头市属于我国北方典型半干旱缺水城市。随着包头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与城市化进程持续加快,城市人口与工业不断集聚,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城市病”日趋加重。近年来,包头市出现了水资源严重匮乏、水环境逐步恶化、水环境容量超出极限、地下水超采与污染同在、水生态功能丧失、河道断流等重大现实问题。为从根本上系统解决全市大气、水、土壤、固废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2014年12月,包头市委、市政府委托环保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牵头开展了《包头市环境保护整体解决方案》研究与编制工作,分设大气、水、固废与场地、节能四个专题。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南京环保产业创新中心主任李爱民教授团队承担了《包头市水环境保护整体解决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编制任务。
在《方案》研究与编制过程中,项目团队充分应用了国家重大水专项淮河项目创建的“点、线、管、面”与“三三三”基流匮乏型重污染河流治理新模式,全面指导了对包头市“水”问题的系统诊断以及综合整治对策研究。《方案》以活化河流水、蓄住天上水、南引黄河水、优化开发再生水、合理开采地下水为总体思路,坚持水资源优化配置与水污染治理并重、水生态修复与水景观构建并重、再生水资源利用与天然水资源利用并重原则,通过“点-线-管-面”四种途径以实现包头市内河及黄河过境段水质改善、地下水合理开采及水位逐步恢复、水生态环境功能趋于良好、水景观及水经济效益明显的中期目标,以及水通、水清、水美、人水和谐的远期目标。
图1 总体目标
图2 技术路线
“点”控措施中,以“企业废水、城市污水、排污管网、再生水”为实施对象,以“提高收集与处理能力、提升深度处理与回用水平、优化排放标准与产业布局”为主要目标,针对工业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城市污水系统不健全、水环境协同管理机制与政策尚不完善等问题,在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防治思路上遵循 “三级控制、三级标准、三级循环”的管理模式,通过工业与工业园区废水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区域城镇/工业混合污水深度处理与再生利用、流域水生态修复与河流水质净化,形成点源-区域-流域的“三级控制”;以“企业间接排放标准、河道排污标准、城市水环境功能标准”的“三级标准”为控制手段,使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逐级净化处理与资源化能源化利用;构建“企业(小区)内部废水循环利用—区域污水再生利用—流域水资源生态利用”的水资源“三级循环”再生利用技术体系,实现废水资源最大限度的再生利用。
图3 “三三三”治理模式
图4 “三三三”管理模式在包头市水环境整治中的应用
“线”控措施,即以包头市黑臭河道净化与生态修复为实施对象,针对包头市河道水质较差、河道自我净化能力不足的情况,结合污水处理厂改造工程,在进入河道污水水质为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一级A的基础上,以包头市每条河道为基本单元,提出“一河一策”的措施方案。
图5 包头市水环境整治“线”控措施与工程布局
“面”控措施中,分别以水资源综合利用和地下水优化开采为抓手 ,针对包头市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匮乏、过境水资源受限、水环境及其环境地质灾害日趋严重等问题,综合考虑水资源供给需求、地下水资源人工补给与地下水修复需求、河道水环境及水生态需求,提出了包头市城区主要河道水资源综合调配和工程规划方案,通过水库、湖泊、湿地、河道拦蓄及其泵站提水等工程设施,实现节约用水、中水及下泄弃水的资源化综合利用,以满足河道生态系统及景观需水要求;针对包头市地下水的长期不合理开采、承压水已形成大面积降落漏斗、工业地区地下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以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及水质保障为目标,以资源恢复与环境防控为总体思路,提出实施人工补给结合优化开采、地下水源区水质保护与重污染区污染详查的重点任务,制定了包头市地下资源与环境综合解决方案。
“管”控措施中,基于包头市水环境质量整体提升、水环境功能恢复以及包头市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保障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污染控制与水环境保护、河道污染净化及湿地修复、地下水优化开采与修复四种途径的有效实施,从水环境精细化管理方面,提出了“三三三”环境管理模式的应用,水环境与水资源评价体系的建立、水环境检测监控网络平台建设及排污许可证核发等管理措施与要求。
2015年12月18日,包头市环境保护整体解决方案成果汇报会在包头市举行,《方案》顺利通过评审,并获得一致好评。评审专家组认为水专题中基础数据详实,技术方案新颖,针对主要“水”问题提出了较为合理和全面的工程方案与措施,基于包头市缺水问题,提出了循环活化水系的符合实际的新路线,为包头市城市发展和水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
《包头市水环境保护整体解决方案》顺利通过评审,标志着水专项产出的“点、线、管、面”与“三三三”基流匮乏型重污染河流治理模式在淮河流域之外的大区域尺度水环境综合治理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推广应用,并将在包头市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水污染防治工作中发挥重要科技与决策支撑作用,全面指导和推进各项措施与工程的落实。